
新闻中心
Success Stories
头条新闻
推荐内容
Hipstamatic:生于Instagram之前 死于Instagram之前
“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,当你对这股‘疯狂’的浪潮习以为常时,你已经与机会擦身而过。”用这句话来形容创业公司Hipstamatic再恰当不过了,它先于Instagram开发出了曾被冠以苹果年度应用的拍照应用,曾有希望成为像Instagram那样的明星应用,却在“对Instagram被人们疯狂迷恋的不以为然”中与成功失之交臂;也在盲目效仿Instagram拥抱社交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。在接受Fast Company采访时,Hipstamatic CEO Lucas Buick坦言公司已经失去发展重心。Hipstamatic的故事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?
1. “数码时代”的柯达
作为最早涉足拍照应用的创业公司,Hipstamatic在2009年,推出了一款标价1.99美金的iPhone拍照应用,通过应用内的各种数码镜头和菲林效果将iPhone打造成一台复古的即时拍照相机。该应用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的用户和收入。Buick相信,不久后公司将成为“数码时代的柯达”,领跑整个数码相机、第三方拍照应用以及照片打印行业。
但变幻无常的应用市场就像永不知满足的饕餮,总是被新的美味吸引。2010年10月,Instagram面世,市场开始为之疯狂。而此时的Hipstamatic或许还沉浸在它的“柯达”梦里,而且令人遗憾的是,它最终真的成了另一个柯达。
2. 社交的诱惑
战胜对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:你有的我都有,但我却有你没有的。Instagram就是如此,拥有不输于Hipstamatic的各种滤镜,却是一个免费应用,而且还具有社交分享功能。
有很长一段时间,Hipstamatic都没有将Instagram这个后辈放在眼里,Buick认为两个应用完全是不同的发展方向,一个是单纯的拍照工具,一个则是社交网络。并且在Instagram发展之初,Hipstamatic的业务也没有因缺少社交功能而受限。当时一套新发布的滤镜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创造了5位数的购买量。
但很快,Instagram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迅速超越了Hipstamatic,也成功地吸引了Facebook和Twitter的目光。这让Buick和Hipstamatic的员工们感到不安,和许多创业公司一样,Hipstamatic开始经历漫长的成长之痛。
最终在2011年夏天,Hipstamatic还是向社交平台迈出了第一步,推出了Family Album,一款允许多个用户共同创建并整理相册的社交拍照产品。随后在12月份,公司发布了D Series应用,允许几个用户共同出资购买一些数字胶卷,每张胶卷最多可拍摄并分享24张照片。可惜,这两款产品都以失败告终。
尽管如此,Hipstamatic还是在努力适应社交应用世界。在今年2月份,公司开始着手开发一个搁置了两年的新项目CS9,试图将滤镜效果与视频结合起来(类似于被称为“视频版Instagram”的Viddy)。与此同时,另一个开发团队则进行一个web服务以及iPhone应用Timeline,后者能够将用户分散在多个社交网站上的照片整理到一起,开发团队也计划在应用内增加评论和“赞”的功能。后来他们发现,当将Timeline与拍照应用结合在一起之后,它就成了另一个Instagram。在发布会上,有人当场指出除了具备一些Instagram已经具备的功能,Timeline没有提供任何其他新鲜玩意儿。这无疑戳到了Buick的痛楚。
还有Hipstamatic Classic,算是公司第一个拍照应用的升级版。Hipstamatic本想将它打造成“Camera+ 杀手”,但最后也不了了之。
按照Buick的说法,直到那时他都没有将Instagram看做是竞争对手,反而希望能与之合作。他还称与自己最好的“frenemy”(亦敌亦友)Instagram CEO Kevin Systrom关于两家公司的合作进行了长达几周的谈判,在3月份底两家公司达成一项合作:允许Hipstamatic上的照片一键分享到Instagram上。这在为Hipstamatic带来更多用户的同时,却让Instagram的用户数激增到了2700万,远超过Hipstamatic顶峰时期的400万活跃用户。而Hipstamatic也见识到了Instagram真正的实力,公司内部关于后者的谈论越来越多。
而就在两家公司合作19天后,Facebook宣布将收购Instagram。整个Hipstamatic公司都震惊了,Buick反倒显得很淡定,他给Systrom发去贺电。有消息人士称,Twitter在收购Instagram失败后向Hipstamatic伸出橄榄枝(Twitter表示否认),Buick则表示自己从没考虑过“被收购”。
3. “柯达梦”并不美
在上述几次半途而废的尝试后,Hipstamatic也曾萌生过其他的社交产品理念,但结局就像前员工Mario Estrada所说:
“所有参与开发的人都觉得,这些产品什么都不是 — 公司希望新产品能够代替Camera+,代替Path,甚至代替Pinterest — 但最终什么都不是。公司从来没有推出过一款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社交拍照应用。”
在老员工们忙着开发一些半调子产品的同时,新进员工则希望公司能与时俱进作出一些关键性的改变。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,公司内部的这两个声音一直争吵不休,却从来没有结论。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出现了问题。公司高层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他们将寻求外部投资时,员工们都很诧异,他们无法相信公司已经到了需要依靠外部投资过活的地步。接着,公司开始裁员···Mario Estrada说:“真不敢相信,我们什么时候沦落到这个地步了?这是要倒闭了吗?”
Hipstamatic的“柯达梦”实现了,实在讽刺 — 因为它成为的只是英雄末路的柯达。在这个充斥着创新和颠覆的时代,没有任何一家创业公司能够以最初的姿态活到最后,他们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迅速改变的勇气和能力。Hipstamatic的失败也再一次证明:盲目跟风以至于脱离自我发展的核心轨道的创业公司只能走向死亡。
Via
(曹三藏 供专稿,转载请注明来自雷锋网及作者)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>>